导读:现在,中国儿童的心理进步常见存在着两大缺点: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,二是对长辈及别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、冷淡,共情能力差。这是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“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”课题中引人注目的结论。
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>>
沈德立说: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差作为共性问题出现,表明在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过程中,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认知常见存在误区。长此以往,势必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高,成为紧急的社会问题。
很多调查结果表明,现在中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:对于孩子,大大家关注成功重于失败,关注物质需要重于精神需要,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,关注智商原因重于非智商原因,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何,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,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,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。
沈德立觉得,这八个误区致使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,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。大人给孩子包办所有且过分地关注孩子表面东西,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没给孩子搭建进步创造力的空间,二是使本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愈加重了自我意识。
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表达了与沈德立同样的忧虑,并以他对世界各国儿童进行的比较调查结果提供佐证:一是现在中国儿童的运算能力在世界被调查国家里排名前列,创造力却位居其后;二是在中国,问及爸爸妈妈最关心的问题时,爸爸妈妈的回答都是怎么样让孩子幸福成长,而孩子却回答: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分数。在问及老师是不是爱我们的学生时,95%的老师回答是爱,但只有5%的学生觉得老师爱他们。